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截止2020年1月26日21时,全国涉及达33个省,全国确诊2071例,疑似2692例,死亡56例,治愈49例。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为落实以社区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指导社区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早发现病例,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规定,通过建立疫情防控筛查信息系统,为社区排查工作所需要的信息采集与四类人员建档立卡工作,并为后继与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业务协同作好准备工作。通过采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为行政监管人员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提供决策支持。
1、科学利用疫情防控筛查系统,开展社区实施网格化排查与人员追踪工作,有效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疫情输入、蔓延、输出,控制疾病传播;
2、建立分级联防联控管理机制,各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主动开展病例监测追踪、科普宣教、健康提示、信息报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指导社区做好肺炎疫情的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各县(区)党委政府落实属地责任,督导检查各项社区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3、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4、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手段,精准管理来自武汉的人员,确保追踪到位,提高追踪的敏感性和精细化程度。
结合现阶段全国疫情情况及廊坊市现有信息化资源现状,建设廊坊市疫情防控筛查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了解疾病特征与可能的感染来源,规范密切接触者管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整体建设功能如下:
序号
|
系统类别
|
系统名称
|
1.
|
移动APP
|
注册登录
|
2.
|
身份证核验
|
3.
|
人脸核身
|
4.
|
居民建档
|
5.
|
排查信息登记
|
6.
|
疫情上报
|
7.
|
体温录入
|
8.
|
远程会议
|
9.
|
信息公告
|
10.
|
PC端
|
居民信息导入
|
11.
|
疫情监控中心
|
12.
|
统计报表
|
13.
|
基础数据维护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
《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5号);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
街道(乡镇)和社区(村)用户需求:
通过信息系统方便入户排查登记,创建四类人员建档立卡、人员追踪摸排、监测其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网络直报并采取相应转诊或协作等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规范管理,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落实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措施,及时按程序启动排查、诊断、隔离治疗等程序。
医疗卫生机构用户需求:
通过信息系统分级转诊、远程视频协作机制,预检分诊,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优先转诊至定点医院诊治收治,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县(区)级卫生健康局用户需求:
指导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院感防控、个人防护等内容的培训,提高防控和诊疗能力。掌握病例发病情况,为行政决策提供支持。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用户需求:
通过信息系统分析病例个案和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详细分析调查病例的感染来源,确定疫情波及范围,评估疫情影响及可能发展趋势,掌握病例发病趋势,为行政决策提供支持。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发布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科学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引导公众规范防控行为,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大型公众聚集活动,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居民用户需求: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向公众发布就诊信息,出现呼吸道症状无发热者到社区卫生防护中心(乡镇卫生院)就诊,发热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到定点医院就诊。每日发布本地及本社区疫情信息,提示出行、旅行风险。
2.2 技术需求分析
系统的安全是任何业务开展的基础,任何信息系统的建设均需考虑物理级(环境、设备、存储介质等)、网络级(防火墙、病毒入侵、网络入侵检测等)、系统级(主机设备使用安全、系统漏洞扫描、病毒防杀等)、应用级(应用系统访问、数据库等)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等)的需求。
系统级安全防护由基础支撑平台提供,软件级别的安全防护建设由软件平台完成,平台建设的安全防护部分功能如下:
1. 应用软件必须具备身份认证系统的功能,实现用户身份统一认证和用户管理。
2. 要求所有的应用软件必须具备完备的安全保护和用户权限管理,必须保证防止非授权用户的侵入,严格禁止除了系统管理员及授权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对原始数据的修改。
3. 系统可根据不同的用户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限,如系统管理员、组管理员、普通用户,其中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可以管理所有的用户权限配置、文件加密等内容;组管理员只能管理所属组用户的权限分配,普通用户拥有最小权限,同时,不同级别的普通用户的权限应有明显区别。
4. 对数据库的访问应有严格的权限控制,对普通用户数据属性为只读,对有数据请求的用户提供接口函数以标准SQL语言、ODBC或JDBC等标准接口实现数据访问,对数据维护人员根据按需授权的方式,只提供部分数据的修改权限,全部原始数据的修改权限只对管理员授权,但对修改的数据要有日志记录,并可调出修改前的数据。
5. 所有的数据库用户口令不能在程序中写死,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修改。用户名和密码不能明文写在文件中,必须通过安全算法加密存储。
系统性能影响着业务人员开展各类业务的效率,是评价系统可用性的重要指标,因此,系统规划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性能要求,并且需在系统建设和运维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对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以达到各类业务使用要求。
以下简要概述系统性能需求,响应时间特指使用单位当次交易提交给系统到系统反馈结果的时间。
查询:千万级数据量下单记录本地查询的响应时间≤2秒
千万级数据量下分布式查询的响应时间≤5秒/次
简单统计报表查询的响应时间≤10秒
统计:千万级数据量下单项统计的响应时间≤5秒
复合汇总统计响应时间≤120秒
生成复杂统计报表的响应时间≤180秒
满足区域内全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时访问应用的要求,系统响应时间<2S
满足卫生行政管理等部门、居民实时访问的要求,系统响应时间<2S
满足向省级有关部门按时报送数据的要求,系统响应时间<5S。
随着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逐步深入,网络规模不断膨胀,网络应用越来越多,网络应用系统与工作流程的关系日趋紧密;信息化系统的运维压力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影响其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和瓶颈。因此,亟需建立严谨的综合运维管理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在有限的投入下尽快建立高效、规范的卫生行业信息化运行体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改善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
综合运维管理体系,需通过对各地异构信息化资源的“监、管、控”,实现运维工作的日常管理、故障处置和联网监控,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提高系统综合运维支持和管理效率。综合运维管理需对主机、网络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基础服务以及各类业务系统进行监控,并且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如通过邮件、短信等信息通知到相关人员等。
在国家和河北省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下,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廊坊市云计算中心”信息资源,建设廊坊市疫情防控筛查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探索和实践“互联网+防控",实现有效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疫情输入、蔓延、输出,控制疾病传播。
本项目在软件设计时,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以满足业务的不断发展,形成一个易于管理、可持续发展的体系结构。同时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结合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需要,软件扩展性方面能够满足日后升级发展。
1、本项目采用云计算的模式来建设管理平台。云计算是一种具备高度扩展能力的弹性技术服务,通过云计算解决传统信息系统架构的沉疴,集中资源创新,建立新的生态环境,真正实现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本项目提倡组件式的标准化服务,通过不同的配置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而不需要为每个客户进行特定定制,以降低定制开发的成本。
3 |